想和大家分享的原因
2025年到現在為止真的很棒!主要是因為我設計了一套新的時間(主題)管理系統。我跟幾個朋友分享過這個系統,他們都覺得很驚艷。我想這個主題值得分享—希望能幫大家在2025年繼續過得更有動力、更自信、更有力量。
關於「主題管理」
時間管理、GTD、能量管理,這些你都聽過了。2024年底我坐在電腦前想:"我怎麼可能做到所有想做的事,還能同時照顧好身體、心理和心靈,而且是用一種長期可持續的方式?"
那些常見方法對我來說都不太合適,所以我設計了一個有明確目標、很靈活,還能互相激勵的日常主題管理系統。
我面臨什麼問題?
我同時在做很多專案,包括技術、開店和內容創作,我經常需要在不同的產業間切換。這種頻繁切換代價很高—研究顯示,每次切換後需要30分鐘才能完全投入。
就算是"重要的"打擾,認知代價還是很高。這種不斷切換讓我無法深度專注,感覺很分散。
開始設計新系統
在安排時間表前,我先列出了我的最終目標,以及每個專案如何與目標對齊。
然後我列出了所有重要但不緊急的事項(第二象限)。這些都是我們知道長期很重要,但常常被短期犧牲掉的事(比如:冥想、運動、寫作等)。
我如何安排和組合,才能讓自己有動力保持一致和高效?我該怎麼安排,讓它們能夠互相加強跟複利堆疊?
目標是:我怎樣駕馭生活,而不是我被生活駕馭?
關於我的新主題系統
在這個全新的「主題日」系統中,我打破了傳統時間管理的局限,為每天賦予獨特主題與目的。不僅減少了精力消耗的環境切換,更創造了一週的自然節奏,讓工作、創意、關係和自我照顧達到更好平衡。這不只是個日程表,而是一種生活方式,通過巧妙的激勵組合和明確的焦點設計,讓我的生活變得更有條理、更有意義。
這個系統是這樣進行的,每天都有一個主題:
星期日:休息和反思
我會安排:
晚上6點吃最後一餐,開始每週36小時斷食
[心靈] 一小時冥想(晚上7-8點)
[心理] 一小時寫作,回顧上週和想想下週(晚上8-9點)
[身體] 獎勵:運動按摩(晚上9-10點)
為什麼:
我先照顧精神、然後是心理、最後才是身體,跟平常人想的順序正好相反。我先做冥想(從內觀禪修學來的),這部分最難,需要意志力。接著寫作,回顧上週、檢查自己現在的狀態、想想下週的計劃。最後才享受按摩的放鬆,這是對身體的獎勵,也能修復一週來運動和壓力造成的疲勞。我把這個順序叫做我的"神聖組合"—先做困難的事,後面有獎勵等著你,這樣比較容易堅持。
星期一:釐清 & 對焦
行程:
只喝咖啡和水。我每週從週日晚上到週二早餐不吃東西,共36小時斷食。
專注在每個專案和業務的團隊溝通和調整
為什麼:
斷食剛開始可能很難,但身體適應後,你會開始感受到很清晰的思考、高能量和行動力。
前一晚的寫作讓我能清楚知道每個專案的狀況和最重要的事。加上斷食帶來的思考清晰和省下的時間,這天很適合和團隊開會討論。
我通常也會在這天一早去打籃球練投籃,用我最喜歡的運動開始一週。
星期二:自律和執行
我會安排:
早上爬個小山看日出
健行後,用台灣我最愛的早餐結束斷食作為獎勵
有紀律地執行星期一對焦的計劃,在重要任務上取得進展
為什麼:
斷食讓我的消化系統重新調整,也讓頭腦更清晰,睡得更好,起床更有精神。對我最愛早餐的期待讓我有動力6點前起床去看日出。
如果有時間,我有時會帶朋友一起,聊些深度話題並錄下來。然後我整天都專心執行最重要的事情,通常會工作到晚上。
星期三:廣度社交
我會安排:
在健身房重訓
整天在我的咖啡店工作,「歡迎」被打擾
為什麼:
如果有人想找我或聊天,我會告訴他們可以來我的咖啡店 Cozy Cowork Cafe,我整天都在那。這省去了來回安排時間的麻煩。
當我剛開我的共享工作咖啡店時,我會想在那裡工作,但常常被來打招呼聊天的人打斷,我很喜歡聊天但一天下來會對工作進度不滿意。後來我想通了,與其想工作又被打斷,不如索性在星期三就不期望完成工作,反而「期待」被打斷。
這天我的時間表是開放的,社交,擴展人際圈。這也是對比星期一和星期二的高強度工作的一個好變化。
星期四:深度連結
我會安排:
早上:和籃球俱樂部打球
下午:錄製podcast(通常需要3-5小時)
晚上:和好朋友或約會對象的高品質時間(通常沒有 🤣)
為什麼:
星期四是為了深度而不是廣度的關係。我很開心我自己擁有一個podcast平台,可以讓我深入了解一個人,這是其他場合做不到的,而我也需要這個來滿足我的好奇心,求知慾,和對深度連結的渴望。
星期五:強力收尾
我會安排:
在健身房練腿
和團隊確認進度和需要的幫助
多做一些工作,強力的結束一週,處理任何未完成事項
晚上:自由時間
星期五是要用成就感和快樂感結束工作週。以前有更多時間時,我會晚上去跳搖擺舞(很想念這個活動!)
星期六:創意&藝術
我會安排:
再次去健身房重訓
通過畫畫、寫作、跳舞、閱讀等培養創意
這天是為了創造力和靈感,不會給自己壓力要產出什麼特定成果。
整體來說,這套系統幫助我…
這個系統的主要好處是:
期待感:每天的主題都不同,讓我期待每天起床!
基本保障:當一切順利時你可能不需要它。但當事情不順、你心情不好,或者遇到任何困難時,只要我跟著這些主題走,我知道我會沒事的,因為我的身體、心理和精神都被照顧到了。
決策簡單:每個任務或請求都有一個被安排的位置,別人也知道怎麼找我(公開這個系統的另一個好處)。
平衡生活和恢復:通過給生活不同方面(休息、工作、創意、關係)安排特定時間,也可以確保沒有任何部分會被長期忽略。休息和反思是計畫中的一部分,而不是想到或是很需要才做。
減少環境切換:每天有一個明確焦點,可以更專心投入~
靈活結構:雖然有框架,但系統還是允許每天主題內的自發性。如果需要,我也能改變計畫(比如父母來訪之類的)。
激勵組合:我的星期日晚上是這樣安排的:先冥想(有點難),再寫作(需要思考),最後才是按摩(舒服的獎勵)。這個順序很重要,因為它讓我先完成困難的事,才能享受按摩的放鬆。同樣地,36小時不吃東西後,健行看日出時雖然有點餓,但知道之後能吃我最愛的早餐,這個"獎勵"讓我更願意堅持斷食和早起。這就是我的秘訣:把困難的習慣和讓人開心的獎勵連在一起,這樣就能持續保持好習慣。
健康:斷食也幫助重整我的消化系統,思考更清晰沒有模糊感。2025年我每個星期一都沒吃東西,每次都感覺超棒,超愛!
不怕錯過:知道這是我對我想要的事情最好的時間和精力分配,對於做不到的事情,我更容易放手。
想做自己的主題週嗎?可以跟著這幾步做:
找出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:想想哪些事需要你經常注意?是工作、發揮創意、交朋友、健身、學新東西還是其他?
了解你的能量高峰期:你什麼時候最有精神?什麼時候最有創意?什麼時候最想社交?把主題安排在你最有相應能量的時候。
設計"先苦後甜"的習慣:先做困難的事,再做簡單好玩的事,像是先健身再看影片,這樣比較容易堅持。
慢慢來:可以先每週只安排一天有主題,把最重要的幾件事排出,從簡單開始,覺得不錯再多加幾天。
常常檢討和改進:花點時間想想什麼有效,什麼需要調整,然後做出改變。
記住,不用非常嚴格的照著時間表做,重點是有個大方向,讓你更容易做決定,生活更平衡。別太苛責自己—偶爾一天沒做到沒關係,不代表整個計劃失敗。
有了主題週,你就有多次機會調整回正軌,繼續朝目標前進。
你是怎麼安排一週的?試過主題日的想法嗎?
你覺得這個主題系統如何?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和經驗吧!
想看更多內容嗎?快來追蹤我的 IG,那裡有更多精華影片和實用建議!👉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leftsideescalator.jacky/
訂閱成為電粉,加入自我成長大家庭,一起做更好的我們!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join/leftsideescalator-jacky
相關Podcast集數 #140 2025我的全新時間管理系統,讓你更有意識過每一天